《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将漆艺传统技艺等7个项目列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》解读
一、《实施计划》出台背景
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,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,对于延续历史文脉,坚定文化自信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,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。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》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》等法律法规和《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》(南府办发〔2012〕67号)文件精神。经区文广旅局组织专家,对申报区级非遗项目进行了客观公正评审,筛选出7项作为申报区级非遗项目。结合顺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实际,出台《实施计划》。
二、项目情况
7个项目分别为5项传统技艺,1项传统医药,1项传统体育、游艺与杂技。
(一)漆艺:金台镇村民易延林通过家族传承和外出拜师学艺,逐渐掌握了研磨彩绘、堆漆、彰髤、描绘、螺钿、蛋壳镶嵌等制漆工艺。大漆在干燥成膜后,零污染,无毒性,是追求自然与环保的最佳产品。该项目具有独特地方特色和艺术美学价值。
(二)卢凉粉:金台镇卢凉粉创始于民国二年(1913年),至今有110年的历史。目前该项目位于金台镇的金正街53号经营着这家百年老字号店,并对卢凉粉这个品牌进行了知识产权保护。
(三)源佳面汇手工面制作技艺:金台镇饶家墙村的制面坊近百年来一直坚持保留传统制面工艺,公司拥有总资产1000余万元,工人20人,2006年“冯家面坊”把100多年的手工艺和冯家家传6代的家庭制面秘方有机结合,传承研制出了“源佳面汇”手工面。
(四)巴蜀柏丫腌腊技艺:巴蜀柏丫腊肉源于顺庆区渔溪镇三百梯村,以传统的方法对散养生猪肉进行腌制、熏制、晾晒,成为名扬四方的佳美食品,该项目是具有浓郁南充地方特色的土产品之一。
(五)李凉粉制作技艺:李凉粉主要原材料来自于川北特产豌豆,通过制沱粉、搅凉粉、炼红油、调味料等工序手工制成。尤以红油叫绝,留住了川北李凉粉的老味道,成为南充人民共同的乡愁和记忆,“到南充,吃李凉粉”已成为口碑。
(六)本草药浴传统制作技艺:该项目历经五代传承,并通过传统师带徒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、中药制剂研发等方式,在为皮肤病患者治病的同时,培养了一批在南充中医药界的骨干人才。
(七)川北杂技:南充市杂技团其前身为江苏盐城双凤马戏班(又称朱家班)。于1952年成立南充地区杂技团(后更名南充市杂技团);2012年改制后,南充市杂技团与南充歌舞剧院合并为南充市文化艺术交流发展中心。致力打造优质精品杂技节目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杂技力量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国务院部门网站
地方政府网站
市政府部门网站
区(县)政府网站
其他网站